本文目录一览:
我国上世纪60年代进行的农业第一次绿色革命是指?
我国上世纪60年代第一次绿色革命,就是指矮化育种。并且在这次绿色革命之后,就让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任何产业都需要经过不断的升级与改革,因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让相关的产业能够拥有更好的状态。
年代农业第一次绿色革命是指矮化育种。农业第一次绿色革命是指矮化育种。上世纪60年代,以降低农作物株高、半矮化育种为特征的第一次“绿色革命”,使得全世界水稻和小麦产量翻了一番,解决了温饱问题。
是指“矮化育种”,盐化是影响全世界灌溉地的明显问题之一,袁隆平院士曾明确提出,发展一亿亩海水稻,1亩收获300KG,便可以多种活8000万人口数量。
水稻矮化育种和其他主要农作物的矮化育种一起被称为第一次绿色革命。第一次绿色革命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初,其主要特征是把水稻的高秆变矮秆,另外辅助于农药和农业机械,从而解决了19个发展中国家粮食自给问题。
第一次绿色革命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初,其主要特征是把水稻的高秆变矮秆,另外辅助于农药和农业机械,从而解决了19个发展中国家粮食自给问题。
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农业生产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是原始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现代农业阶段、可持续农业阶段。拓展知识 原始农业阶段: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是采集、打猎和采摘野果,随着农业的起源,人类开始进行定居式种植和养殖活动。
我国原始农业出现于大约在距今12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
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几个重要阶段 原始农业阶段 食物是万物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约一万年前,农业初步出现,也就是原始农业阶段。
袁隆平怎样发明的杂交水稻
1、要研究杂交水稻,首先必须在自然界中找到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袁隆平认为,既然自然界存在有天然杂交稻,肯定就有天然雄性不育株。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株必须在水稻吐穗扬花的时候,深入到稻田的海洋中逐株逐株去寻觅。
2、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
3、他树立了一个理论,就是如果有雄性不育系就可以通过杂交创造出杂交水稻。雄性不育系跟质粒DNA有关。当时并没有雄性不育系水稻,他的导师和同行都不看好他的想法。但他坚持在野外考察,寻找雄性不育系稗种。
4、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